内容简介:古蜀地区的核心区域为成都平原。从新石器时代至秦汉时期,古蜀地区经历了2000多年的文明化、华夏化发展历程,最终汇入秦汉大一统文明之中。古蜀文明在两周之际出现了明显变化,体现出古蜀人群和社会的重大变动。 主讲人:冉宏林,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三星堆研究院学术执行院长、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考古学博士,四川省考古学会理事、四川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三星堆
这家博物馆,它有好几个“一”↓ 国家一级博物馆 我国西南地区建立的第一家博物馆 我国第一座综合性大学博物馆 它今年111岁 它就是四川大学博物馆,也被称为“巴蜀文明基因库”。跟随记者探一探这座博物馆里凝结着几代学者不懈努力的百年珍藏和日积月累的学术积淀。 解锁四川大学博物馆值得打卡的三大理由 进入暑假,四川大学博物馆人流如织,在这个博物馆里,都藏着哪些宝藏藏品? 打卡理由一:见证三星堆科考首次
2025.01.10 | 孵化大赛 | 2025.08.08 “创想博物馆”大赛报名 最后1天 2025“创想博物馆”文创产品孵化大赛报名通道将于8月8日23:59正式关闭! 抓紧最后时间,让你的设计成为川大博物馆的官方文创,甚至升级为 ‘成都礼物’ 成都城市名片! 参赛福利 1 丰厚奖励: 金奖1名:5000元现金奖励+证书 新星奖1名:5000元现金奖励+证书(主创团队中须有在校大学生
策划:任雅琳 设计排版:肖婧倩 审稿:李春藜 文章为重庆科技馆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 本文图片来自版权图库,不授权转载 本文部分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内容简介:川西地区的雅砻江、大渡河、岷江为长江上游重要支流,北部的草地四县的部分地区属于黄河上游流域,毗邻甘肃黄河上游地区。川西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的发现与研究由来已久,以往学界普遍认为以营盘山、刘家寨等遗址为代表的遗存与黄河上游仰韶晚期遗存和马家窑类型联系紧密。近年发掘的孔龙村、罕额依等遗址获取了大量新的实物资料,初步研究表明最晚在仰韶文化晚期时,黄河上游的新石器文化沿青藏高原东麓南下传播至
2025.01.10 | 孵化大赛 | 2025.08.08 最后 5 天! 2025“创想博物馆”文创产品孵化大赛报名通道将于8月8日23:59正式关闭 这是一场专为文创生产企业、高新企业及名特土优企业打造的创意盛宴,让优秀设计真正走向市场,走进千家万户! 抓紧最后时间,速看大赛内容! 一、赛事说明 2025年“创想博物馆”文创产品孵化大赛承上启下,聚焦文创产品孵化,引进和拓展新思路、新资源
古今运动汇·蓉城体育记忆 2025年世界运动会专题活动 当2025年世界运动会的激情点燃蓉城,全球目光聚焦成都,为呼应成都世运会“运动无限,气象万千”的主题,四川大学博物馆特别策划“古今运动汇·蓉城体育记忆”主题活动。“古今对话,文武共辉”,在四川大学博物馆,我们将一起循着文物与历史的线索,探寻体育之源,体验运动之趣,共塑蓉城记忆。 华夏体育长河:从生存本能到礼乐文明 远古先民在狩猎
川大博物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1914 年华西协合大学古物博物馆,是民国时期第一座综合性大学博物馆,也是西南地区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 校园历史轴线与场地文脉 © 中建西南院 博物馆用地位于川大老校区东门的锦江河畔,紧邻滨河城市道路。校园历史轴线向西南方向偏转,一直延伸到河岸。博物馆设计顺应校园网格,融入校园历史肌理,以回应场地文脉。 © 存在建筑 © 张阳 © 张阳 塔楼墙身大洋 © 中建西南院
近日,央视新闻对四川大学博物馆进行了全方位深度报道,不仅让这座被誉为“巴蜀文明基因库”的百年场馆走进更多公众视野,更以权威视角展现了她在西南文化传承、学术研究及公众教育中的重要价值。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四川大学博物馆拥有诸多“第一”的殊荣——我国西南地区建立的第一家博物馆、我国第一座综合性大学博物馆,如今已走过111年历程。馆内8万多件特色文物、百万件珍稀动植物标本,横跨自然科学、历史考古、民俗
2025年7月26日上午,由上海政法学院、上海科技大学、上海商学院等高校代表一行十余人组成的校外教育调研团到访四川大学博物馆,开展参观与交流座谈活动。调研团成员包括上海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吴强,上海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劳晓芸,上海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创新发展中心兼职研究员邹竑等。此次调研活动以“如何利用学校博物馆资源开展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为主题,旨在加强校际交流,探索博物馆
共有 1,320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32 页 当前第 8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