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央视新闻对四川大学博物馆进行了全方位深度报道,不仅让这座被誉为“巴蜀文明基因库”的百年场馆走进更多公众视野,更以权威视角展现了她在西南文化传承、学术研究及公众教育中的重要价值。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四川大学博物馆拥有诸多“第一”的殊荣——我国西南地区建立的第一家博物馆、我国第一座综合性大学博物馆,如今已走过111年历程。馆内8万多件特色文物、百万件珍稀动植物标本,横跨自然科学、历史考古、民俗民族文化等各个领域,宛如一部鲜活的西南“百科全书”,生动讲述着这片土地的过往与传承。


报道重点呈现了博物馆的三大核心亮点。其一,这里是三星堆首次科学发掘的见证者。1934年,其前身华西协合大学古物博物馆在广汉月亮湾开启三星堆首次科考发掘,馆内复原的探沟场景、展出的柯达相机、手铲等考古工具,以及发掘费用清单、日记、简报等老档案和老照片,完整还原了这段重要历史。
其二,这里是西南人文自然的汇聚之地。上世纪30年代成都皮影戏班“春乐图”全套影箱,再现了老成都的市井生活;藏族唐卡、纳西族神路图、苗族乐器、彝族武士等展现了多民族文化的多元共生。自然标本方面,大熊猫、川金丝猴等动物标本及杜鹃花等植物标本,多为川大生物系师生采集,极具地域特色。
其三,这里是公众体验文化的鲜活平台。暑假期间,“小小考古学家”“小小生物学家”及古典国风系列活动,让博物馆成为可触可感的文化体验空间。
报道还聚焦了唐代断臂单体菩萨立像、民国彩雕花轿、元代黄王合绘山水图等“镇馆之宝”,并讲述了博物馆背后几代学者在三星堆、西藏卡若遗址、皮央东嘎遗址等考古研究中的不懈探索,展现了百年老馆深厚的学术积淀。
央视新闻的此次报道,不仅让四川大学博物馆的百年珍藏与公共文化教育价值得到更广泛传播,更强化了她作为西南地区文化地标和学术研究重镇的地位,为公众了解巴蜀文化、天府底蕴打开了一扇重要窗口。


目前,观众可通过博物馆官方网站或微信公众号实名预约参观(开放时间9:00~17:00)。7月27日至9月1日期间,4D影院暑期免费播放及各类讲座、研学等活动可通过微信公众号预约参与,诚邀各界人士前来探寻西南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