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简介:川西地区的雅砻江、大渡河、岷江为长江上游重要支流,北部的草地四县的部分地区属于黄河上游流域,毗邻甘肃黄河上游地区。川西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的发现与研究由来已久,以往学界普遍认为以营盘山、刘家寨等遗址为代表的遗存与黄河上游仰韶晚期遗存和马家窑类型联系紧密。近年发掘的孔龙村、罕额依等遗址获取了大量新的实物资料,初步研究表明最晚在仰韶文化晚期时,黄河上游的新石器文化沿青藏高原东麓南下传播至长江上游地区,并在随后近千年的时间里持续交流互动,推动了川西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新石器化,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史前基础。
主讲人:高寒,副研究馆员,陕西西安人,考古发掘领队。四川大学考古学专业本科,西北大学在读博士生。2013年进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至今,研究领域为新石器考古、西南考古。近年聚焦川西地区新石器考古研究工作,发掘了马尔康孔龙村、丹巴罕额依等重要遗址,其中孔龙村遗址入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4中国重要新发现”。
主持人:张苹,四川大学编审,四川大学博物馆宣传与推广部主任。
时间:2025年08月09日 14:00
地点:四川大学博物馆负一楼学术报告厅
报名方式: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

温馨提示
本次讲座预约不含展览参观券。观众凭二维码从博物馆下沉式梯步入口免费入馆;若需参观展览,请另行购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