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31日中国考古学前沿论坛暨四川大学考古学专业创建60周年纪念大会在川大江安校区隆重举行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正式揭牌我们将陆续转载刊登一批四川大学考古学专业六十周年专栏文章以纪念本校考古学专业的前辈回顾考古系师生六十年来的学术探索和学习工作共同经历,一起欢庆考古学专业一甲子的光辉岁月在此我们祝愿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未来更加美好(本文转自四川大学明远考古文物社)那山 那事 那人刘嘉(1980年考古...
2020年10月31日中国考古学前沿论坛暨四川大学考古学专业创建60周年纪念大会在川大江安校区隆重举行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正式揭牌我们将陆续转载刊登一批四川大学考古学专业六十周年专栏文章以纪念本校考古学专业的前辈回顾考古系师生六十年来的学术探索和学习工作共同经历,一起欢庆考古学专业一甲子的光辉岁月在此我们祝愿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未来更加美好(本文转自四川大学明远考古文物社)激情与梦想霍宏伟(中国国家博...
近日,喜悉川大考古系拟于本年秋季举行建系60周年庆典活动,欢迎该系毕业的新老学子回家看看并踊跃投稿。接到母校的呼唤,犹如听到了母亲的声音,其激动之情难以自平。算来我也是本系的老学生了,母校没有忘记我们、考古系更是随时在召唤着我们,这样的呼唤焉能不从?我感激、我骄傲!于是,我用激动的双手翻阅那记载着我数十年来亲力亲为的考古往事记录……找到了,虽已过去二十余年,但这是在我若干考古调查工作中感觉比较特殊、也比较有意义、并可窥见考古工作者艰辛的野外作业之一斑的日记,同时也勾起笔者对一生从事本专业的忆旧情怀,故将其诚情奉上,谨表对母校的爱意,作为这次”系庆”活动稿件中一个小小的衬垫……
马继贤,男,回族,1937年10月生,宁夏吴忠人,民革成员。1960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分配至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任讲师、副教授、教授,曾任考古教研室副主任、主任,1999年退休。1993年获评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5年被评为四川省博物馆学的学术带头人。2001年8月被聘为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现为资深馆员。他还是中国考古学会会员,四川省博物馆学会、成都古都学会、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等的学术顾问, 重庆师范大学特约研究员,三星堆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专家...
张勋燎,重庆江津人,1934年生。1953年考入四川大学历史系,1957年毕业后留校,担任已故著名考古学冯汉骥教授助教,从事考古学教学和科研工作,1978年晋升讲师,1980年晋升副教授,1986年晋升教授,1995年起担任考古学博士生导师,2000年退休。1993年被批准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讲授《考古学通论》《魏晋至明上考古》《中国考古学史》《考古目录学》等本科生课程,以及《中国历史时期考古研究方法论》《考古文献选读》《道教考古概论》等研究生课程。参加过长江上游(忠县至云阳段)、四川广汉三星堆、邛崃、乐山等地古遗址、墓葬的调查,以及重庆巫山大溪遗址、四川凉山昭觉石板墓的发掘...
林向,1932年9月生,浙江宁波人。四川大学历史系本科1959年毕业,同年攻读考古学副博士研究生,师从冯汉骥教授,1962年毕业后留考古教研究室任教。1972年被任命为考古教研室主任,1992年晋升教授,1996年离休。曾任四川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华文化论坛》副主编等学术职务。学术专长为中国西南地区考古学、考古学应用研究。任教的课程主要有中国夏商周考古、西南考古、田野考古等。历年参与的田野工作主要包括三峡库区考古调查及资料整理与报告撰写(1958)、金沙江渡口段及安宁河流域考古调查(1975)、四川地震考古调查与研究(1976~1983)、川东崖葬调查(1980)、广汉三星堆遗址发掘(1986)、西昌东坪遗址发掘(1988)等。主要著作有《巴蜀文化新论》(1995)、《巴蜀考古论集》(2004)、《清江深居集》(2010)、《童心求真集:林向考古文物选集》(2010)等,发表论文上百篇,主编文集三种、索引一种。主要学术贡献包括提出大溪文化的命名,在巴蜀考古领域有多种成果面世,地震考古研究成果获四川省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