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持续推进,使群众有了更多元、更便捷、更亲切的渠道,去获取知识、感触文化、修养身心。在百年学府内,四川大学博物馆也敞开大门,面向群众持续推出多种研学科普等活动。 “这片田好漂亮啊,种的是什么呢?”“这是成都平原常见的油菜花生态系统。油菜花的育种研究,四川大学的科研人员也参与了。” 近日,四川大学博物馆里举办了一场“我是小小生物学家”主题研学活动,小学生与讲解员问答互动
一起来看看吧 2025年武侯区小小讲解员的招募公告一经发布,便受到了众多家长和队员们的热烈关注。 在此期间,队员们踊跃报名,表现出了对三国文化、民族团结、人与自然、先锋故事的深厚兴趣以及成为小小讲解员的强烈愿望。 我们从普通话水平、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沟通与表现力,以及形体形态等方面,对报名的队员们进行了综合考评。 经过专业老师们评选 最终选出213名小朋友进入复试环节 快来看看哪些队员入选了吧
由四川大学博物馆、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联合主办的“创想博物馆”系列讲座将于2025年7月1日(周二)14:30至16:30在四川大学博物馆负一楼学术报告厅举行。讲座特邀来自英国和德国的两位知名策展人与设计专家,围绕博物馆、设计、艺术与当代社会的交汇展开探讨。 本次讲座为“创想博物馆”文创产品孵化大赛配套活动之一,旨在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推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理念的发展。 讲座邀请了两位国际嘉宾担任主讲人
群山环抱间的乡村博物馆里,梭子、青瓷等展示着农耕文化与传统技艺;市中心黄金地段,风筝博物馆毗邻风筝广场,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交织融合;百年学府内,新落成的博物馆敞开大门,持续推出研学科普等活动…… 近年来,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持续推进,各地涌现出一批在位置、展陈、活动上贴近生活的博物馆,使群众有了更多元、更便捷、更亲切的渠道,去获取知识、感触文化、修养身心。 乡村博物馆 别具一格促文旅 夏日周末
烽火连天,炮声隆隆,山河破碎的年代里,一群身影却倔强地跋涉在西南的崇山峻岭之间。他们背着沉重的标本箱,脚下是泥泞崎岖的小径——方文培教授在炮火间隙翻越陡峭山崖,只为采集一株珍稀植物的标本;刘承钊先生带领学生涉过湍急溪流,在潮湿洞穴里彻夜观察珍奇的两栖动物。战火吞噬了实验室的安稳,却无法吞噬他们眼中对科学真相的执着探寻。那一盏盏在简陋帐篷中亮起的油灯,正是中国学者的风骨与科学家精神最倔强的星火
推开自然之门,草木低语,羽翼轻振。 大自然是一本永远翻不完的魔法书, 我们像清晨的露珠一样睁大眼睛, 发现了花鸟鱼虫编织的奇妙密码: 蝴蝶翅膀藏着彩色的调色盘, 鸟儿羽毛写着风的诗行。 自然的肖像 这个夏天,四川大学博物馆用一场『自然的肖像』展览,为孩子们打开一本立体的生命图鉴。 每一件标本,都是自然留给人类的“时间胶囊”。蝴蝶翅膀的鳞片在灯光下闪烁,植物的脉络在玻璃后舒展——它们不再
内容简介:成都平原素以物产丰饶、名品辈出闻名,自古以来各类“成都造”丰盈了人们的生活,也反映了成都创新创造的地域文化特点。成都平原古代制瓷产业自魏晋南北朝时期兴起后,窑场林立,生产了不同类型的青瓷、白瓷和黑瓷产品,其中,邛窑是四川盆地、乃至整个西南地区最早、延续烧造时间最长、产品种类最丰富的古代窑场,它的瓷器产品也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每天不可缺少的器用,不少博物馆馆藏都有邛窑瓷器的收藏,这些古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并强调“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数字化与智能化浪潮汹涌而至的新时代,设计已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东西文明互鉴的重要媒介,并因新质生产力的赋能而持续激发全球文化交流与产业创新的新动能。为此,由四川大学主办,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四川大学博物馆、《认知诗学》编辑部、四川大学
6月20日上午,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物馆馆长施光海、民盟北京市委历史文化委员会副主任朱群芳等一行七人赴我馆开展主题为“高校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调研座谈,馆长汪东升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会交流。 会上,施光海馆长介绍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物馆和北京市高校博物馆联盟的基本情况,就调研主题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汪东升馆长就四川大学博物馆的历史沿革、馆藏概况、新馆运营、校地合作
共有 1,321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33 页 当前第 13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