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四川大学博物馆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民博物馆:无障碍与包容性创新实践案例》名录

  • 来源:
  • 时间:2025-03-07

近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与中国博物馆协会联合发起的“全民博物馆:在无障碍和包容性方面的创新实践案例”全球征集活动公布入选名单。四川大学博物馆凭借在无障碍服务领域的创新实践成功入选,成为全国16家获此殊荣的文博机构之一。入选案例将收录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权威出版物《全民博物馆:无障碍与包容性创新实践案例》,作为全球文博行业参考范本。这标志着四川大学博物馆在推动文化普惠、践行社会包容性发展及无障碍建设方面迈出重要一步,为博物馆推进提升全民无障碍事业贡献了川大博的力量。

本次征集活动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与中国博物馆协会联合指导,旨在挖掘中国博物馆在物理无障碍、数字无障碍等领域的创新举措。活动共收到全国60家博物馆提交的75份案例,经17位跨领域专家从创新性、有效性、影响力、可持续性、可复制性及包容性六大维度综合评估,最终遴选出16份全球示范案例。

作为一所百年老馆,作为文化、教育和科研的重要平台,其功能随着社会的演进和科技的飞速发展而持续拓展和演变。四川大学博物馆正致力于打造世界领先的“大脑友好博物馆”。我们不仅关注传统的无障碍设施,更注重运用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来优化访客体验。参与此次案例征集,我们希望能与更多同行分享我们在推进全民无障碍方面的创新实践,特别是我们如何将神经科学原理应用于博物馆服务设计中,从大脑友好的角度出发,面向神经多样性人群,开发视觉故事、特殊需求儿童感官抚触包、安静房间等创新项目。

为神经多样性访客设置的安静区服务

为神经多样性访客打造的感官抚触包

四川大学博物馆将以此次入选为契机,持续推进无障碍服务的创新。通过跨学科的深入探索以及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合作,引领整个博物馆行业在无障碍服务和人性化设计方面取得全面进步,让更多人感受到博物馆的包容与温暖。这不仅是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倡导的文化平等理念的积极响应,更是开创博物馆服务新模式的有益探索。构建全民共享的博物馆,让每一位观众都能平等地感受文明的脉动,为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描绘无障碍未来的崭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