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5年6月,一个夏日的上午,我接到学校校办通知:“请做好接待准备,今天下午杨振宁教授将参观四川大学博物馆。”随后,校办有关领导打来电话:“杨振宁教授在我校的日程安排很紧张,预计参观博物馆的时间请控制在半个小时以内。”我虽然参加过多次重要的接待,但要和世界级知名科学大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要面对面相处,我还是感到了不小的压力,心里暗自将这仅半小时的参观彩排了一遍又一遍。
下午3点,接待车队缓缓地驶入四川大学博物馆,我趋步上前,迎接贵宾。车门打开后,杨振宁教授下车,步履稳健地向我走来,他上身穿一件贴身的白衬衣,下身着一件笔挺的西裤,风度翩翩,神态安祥。当校领导向他介绍,“霍巍是我们学校博物馆的馆长,也是考古学教授,参加过三星堆遗址的发掘”时,杨教授盯着我微笑着说:“好啊,考古学可是一门值得尊敬的学科,我也看过三星堆出土的文物,很令人震撼呢!”他平和的一句话,让我的心情放松了许多。
按照预定的接待方案,我引领杨振宁教授首先从底层的石刻艺术馆开始了参观。石刻艺术馆内陈列着我馆收藏的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和唐代的佛教造像,我逐一向他介绍着这些凝聚着古代文明之光、又具有四川地方特色的文物,杨振宁教授非常认真地倾听讲解,不时也会插问几个他感兴趣的问题。当步入到唐代石刻展厅时,杨振宁教授的脚步不知不觉地缓了下来,他凝神地观赏着一件件出土于邛崃唐代龙兴寺的石刻造像,听我解说这批唐代佛教造像的由来。在一件菩萨头像面前,他索性停了下来,从各个侧面细细地品味这尊红砂岩雕刻而成的唐代佳作。我向他介绍说,这批唐代造像是在1947年的一场暴雨之后,在邛崃县城外的河岸边上冲刷出土的,川大博物馆闻讯后立即派员前往现场进行紧急清理抢救,前后三次将约二百多件石刻残件运回馆内加以收藏和修复。杨振宁教授正在观赏的这尊菩萨头像,头像从颈部以下已经完全残损,身首异处,但经过工匠们精湛的工艺雕刻,菩萨的容貌姣好,面含微笑,细腻的肌肤似乎富有弹性一般,具有典型的唐代“以丰腴为美”的艺术风格特色。
“这真是一尊难得的唐代珍品,这样细腻,这样楚楚动人!”杨振宁教授频频点头,一面赞叹不已,一面又反复观摩起来。不知不觉之间,时间飞快的流逝,这才是我馆七个展厅当中的第一个大厅,可杨教授在这里停留的时间已经超过了校方规定的半小时。我不禁暗自有些着急,悄悄地不停看表。陪同前来的校领导领会到我的意思,向我暗示到:“不要紧,让杨振宁教授尽兴,我们可以调整下一步的参观日程。”这下,我也放下心来,带领着杨振宁教授从石刻展厅移步到四川大学博物馆内一个又一个独具特色的展厅,考古厅里的三星堆文物、民俗学展厅里的八抬花轿、清代的暗花纸、五彩灿烂的皮影、藏族厅里的唐卡画、书画厅里明清各大家的书画作品,晶莹剔透的瓷器和充满时代风情的民国服饰……杨振宁教授始终兴致勃勃地在我的陪同下仔细地一边观看文物,一边听我讲解。
当指针已经指向五点的时候,杨振宁教授才意犹未尽地结束了将近两个小时的参观,比预定的参观时间整整超出了三倍。最后,我试着向杨振宁教授请求,留下他的墨宝,他稍作思索,挥毫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我十分高兴参观贵馆。你们收藏了许多精品,陈列方法也非常先进。世界上大学博物馆中排名应在前十名之内。希望能捐到巨款,更充实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