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琴,音幽远,声沉阔,文人墨客向来爱之。千年前,苏轼抛开赞美,对古琴发出这样一个直白可爱的问题,他说,你知道古琴的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现在,听见古琴这个名词的你,除了想到它背后久远的历史,还会想问什么问题呢?
晓韵谈琴”第二讲将继续与您分享、互动每一个细微的问题。您可能会发现,作为世界“非遗”的古琴之音,竟然可以如此亲切而动人心弦,畅谈古琴种种佳话时,也可以如此从容的语笑晏晏。
2016年4月29晚7点,“晓韵谈琴”第二讲期待与您再次相约!
文艺学博士,毕业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大学古琴社指导老师及创始人,四川省音乐家协会川派古琴学会秘书长,中国国际古琴艺术节学术委员会委员,蜀派古琴第七代传人。古琴师从蜀派古琴大师曾成伟先生,后得广陵派古琴大师、音乐家、作曲家成公亮先生亲授指点,在古琴造诣上兼具传统的古雅和现代的韵致。长期从事中西音乐美学比较研究和古琴文化的传播与推广,曾在多地组织古琴鉴赏和音乐文化的普及,并积极参加多种公益活动。曾多次受邀参加中国国际古琴艺术节和非物质遗产节。曾独立策划举办并出演“中国新古典情态音乐会——大隐(古琴,人声与箫)”等多场音乐会,并参与多场音乐会独奏演出,包括“天闻琴韵——蜀派古琴第七代传人音乐会”等。
提示:讲座时间如有变动,请以每讲开始前的预告为准。
座位有限,报名请联系:王心嫄15908163100 程楚峣15328382698
从晓韵老师的故事中我越来越感受到,学古琴真的不仅仅是学古琴,真得什么都学!从西方音乐到乐理,从历史到文化,从语言到与地区的结合,甚至是人体解剖!真的将我带到另一扇学习知识的大门,这在以前以“传统”方式学习音乐的我是完全想象不到的。每次晓韵老师上课讲的内容都好有意义,都非常值得我去拓展,所以每次我上完课都会把有感触的地方记录下来,再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再学习,比如上次鉴赏的think of me还有牡丹亭,听讲后自己下来再学习学习,更有感觉了。最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使我得到很大启发:无论学什么,无论钻研哪方面的学问,都绝不能仅仅局限在所学的那点知识内,而应该以一种兼收并蓄,融会贯通的谦逊姿态去学习和了解这个世界。还有,当晓韵老师在台上分享当自己学了十几年古琴后,有人告诉自己所学的都是错的,想想得多伤心,但是晓韵老师还是继续学习,不断的努力。我发自内心的敬佩您,这种精神也更加鼓励了我!我也应该像晓韵老师一样鼓足了勇气和干劲去追求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