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干饭图鉴 | 古人的聚餐仪式感,藏在这些餐具里!

  • 来源:
  • 时间:2025-10-03

我是小小考古学家!

为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四川大学博物馆推出“四川大学博物馆·大川学苑”人文历史类精品研学项目——“我是小小考古学家”系列课程。《汉代人的生活指南·饮食篇》为系列课程之一。该课程通过研究馆藏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等图像信息,了解汉代人的饮食智慧与生活文化。

《汉书·郦食其传》中记载:

“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自此流传下来“民以食为天”的说法,

充分说明了饮食对社会的重要性。

餐具不仅是工具,更是身份、礼仪与文化的无声表达。宴饮所用的餐具更体现了古人在饮食上的“仪式感”。让我们一起来辨别这些东汉的餐具,解码东汉人的“聚餐仪式感”。

01【尊——宴饮的“百变主角”】

东汉宴席上的“尊”并非单一器物

其形态多样、功能各异

堪称宴饮文化的核心载体

【盆形尊】

广口浅腹,适合盛放酒水,造型简洁实用。

【筩(tǒng)形尊】

高筒状设计,便于储存酒液,

常配承旋底座,增添稳重感。

【东汉观伎画像砖】

【东汉宴集画像砖】

02【耳杯+勺——东汉酒局的“黄金搭档”】

豪迈的汉人非常喜欢饮酒,耗酒量巨大

《汉书·食货志》提到

“有礼之会,无酒不行”

樽勺配耳杯,

东汉人喝酒的仪式感

堪比“开香槟塔”!

【耳杯】

其名源于杯身两侧形似耳朵的弧形耳柄,

便于单手执握,

既实用又优雅

【勺】

长柄酒勺,用来从尊中舀酒分到耳杯。

【东汉宴集画像砖】

03【盘——宴饮桌上的百味舞台】

盛炙肉,列鲜果,托羹汤,纳主食。

【盘】

是宴席上静默的“滋味展台”,

专为承托而生

——或堆叠炙烤的香气,

或铺陈时令的鲜甜,

或盛放羹汤的温热。

方寸之间,荤素兼容,冷热皆宜,

以最朴素的姿态,

将宴饮的丰盛收拢一隅,

令每一道风味皆有栖身之所。

【东汉宴集画像砖】

04【陶壶——汉代餐桌的贴心酒壶】

圆肚能囤三秋陈香,

壶颈流畅便于握持,

堪称汉代酒文化中的“低调担当”。

【陶壶】

看似朴素的造型里藏着实用哲学

——其圆腹造型饱满如瓠,

广口设计便于倾注琼浆,

穹顶式壶盖严丝合缝,

既防尘又锁住酒香。

【汉代彩绘陶盖壶】

器物有声,饮食有魂。

从储酒的尊器到饮酒的黄金搭档,

从分层储食的漆奁到圆腹贮酒的陶壶,

这些跨越千年的餐具,不仅是东汉人饮食生活的剪影,更承载着他们对饮食的敬畏与热爱。

尊中的酒烈、耳杯间的觥筹交错、食奁内的珍馐香气、陶壶倾泻的玉液芬芳……无不诉说着“民以食为天”的永恒主题。

当我们凝视这些斑驳的器物,仿佛能听见千年前的宴饮欢歌。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中华饮食文化的基因密码——提醒我们,一餐一饭的仪式感,源自对生活的珍视与传承。

策划 | 张苹 达娃扎西 周克林

撰稿:李建民

排版:黄宝玉

审核:汪东升 张苹 达娃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