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课程
趣研学
博天下
向未来
探学府博物,聚成长力量
为培养和引领少年儿童对祖国的热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提升少年儿童的文化和科学素养,促进全面发展,丰富实践体验,寓学于行、知行合一,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创设了“博物馆里的中国”实践探究课程。四川大学博物馆作为一所综合性高校博物馆,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不仅肩负着文物收藏、研究与展示工作,还积极发挥着博物馆资源与课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的衔接作用。近年来,四川大学博物馆与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携手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分年级分主题进行博物馆主题探究学习活动,让同学们度过不一样的假日,感悟博物馆里的大学问,厚植家国情怀,校家社携手共绘爱的同心圆。
川大附小的家长们和孩子们一起漫步于历史长河,感受着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探索着科学的奥秘与神奇,校家馆融通教育的别样魅力尽显。
通过此次博物馆实践探究课程,家长们深受触动,既对中华文化和四川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见证和陪伴着孩子们的蜕变成长!
















这是班级组织的一次开拓眼界、加强交流、提升班级凝聚力的集体活动,孩子们和家长们都受益匪浅。川大博物馆历史悠久,馆藏丰富,管理精细,是我们身边的一座值得深入挖掘的大宝藏。在研学活动中,孩子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观察有序陈列的展品,聆听生动有序的介绍,动手体验传统工艺。有孩子们不时发出惊叹声,也有孩子们不断抛出“为什么”的系列提问,也有孩子们主动站出来充当小小讲解员,这些都可能化作一粒粒科学和人文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慢慢生根发芽。
——1.3班陈开元爸爸
带孩子参观博物馆是一次极具意义的学习和探究之旅,尤其是在中国丰富的文化传统和学校资源的支持下......值得一提的是,川大附小红领巾讲解员的精彩讲解让我们受益匪浅。他们用生动的语言、清晰的逻辑条理向我们介绍了展品的来历、特点和价值。在他们的引导下,我们不仅更好地理解了展品背后的故事,还激发了更多对知识的探究欲望。这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更多的时候,是需要学校和家长携手合作,借助实地参观和体验来丰富孩子的知识储备。
——1.5班袁辰妈妈
孩子们到了博物馆都很兴奋,我看到我们家孩子特别喜欢那个古代钱币的互动拼图游戏,玩了一遍又一遍,眼睛里闪着光。我告诉他,很多文物出土的时候就是打碎了,需要专业的文物修复师一点点拼接,需要很大的耐心呢!我想川大博物馆文物展品很丰富,我们不求孩子能一下子理解很多东西,但是孩子们都能找到兴奋点,通过沉浸式的参观体验,哪怕让他们了解一个植物、一件陶瓷、或者一个民俗,就会渐渐丰富他们的心灵,使他们成为一个尚美的有趣的人。
——1.7班谢茁塬爸爸
“生命是如何起源的?”
“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世界是怎样的?”
“显微镜下面能看到什么呀?”
“那些虫虫都是什么呢?”
......
川大博物馆的自然专题,不仅在讲自然故事,也在讲展品故事、讲川大故事。馆内还专门开辟了一个章节——探寻生命本质,主讲四川大学在生命科学领域的诸多成果。让这个馆真正具备了川大特色和科研高度。此次研学活动把科学和探究的种子深深地埋藏进了小朋友们的心里,随着知识的攫取,逐渐生根,发芽,开花。
——2.2班阙莞甜妈妈
2024年1月20日,川大附小组织小学生去到四川大学博物馆进行参观、研习,家里8岁的小朋友也参加了,作为家长一起陪同了全部参观研习过程。这是我和小朋友第一次参观川大博物馆,收获很大,感受强烈。第一个感受就是小朋友们无穷无尽的求知热情,展厅里的小讲解员们刚一出现,所有的小朋友都围拢上去,听着高年级哥哥姐姐们认真的介绍,那画面让我联想到初中时候生物教材某页鸟巢旁嗷嗷待哺小鸟们的图片,让人感觉小朋友们人生充满成长的力量和无限的可能性。
——2.3班何继飏爸爸
我认为带孩子参观博物馆也是一种家庭活动的好方式。在博物馆中,我们不仅能够一同学习、探索、发现,更能够增进亲子关系,共同度过有意义的时光。同时,这次参观也让我意识到,作为家长,我们的角色不仅仅是保护者和教育者,更是孩子成长的引导者和伙伴。我们需要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共同探索这个美好的世界。
——2.9班徐浩原爸爸













多年来,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始终秉承着“生活大课堂、学科大融合、五育大发展、校家社合育”的教育理念和文化,注重打造社会实践大课堂,从孩子们无比期盼与热爱的“72行”特色综合实践活动到“寒暑假项目式主题学习”美妙的“博物馆之旅”,校家社一直在协同聚力,以爱润心,以心育人,共“童”成长。学校、家庭、社会是教育的三大支柱,彼此相互依靠,协调发展。校家社协同育人有效促进了学校、家庭和社会资源的整合,提高了教育服务的覆盖率,为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了更多可能。
寒假伊始,在四川大学博物馆新馆里,一群小小的身影在博物馆忙碌着,为前来研学的同学和参观的游客们提供志愿讲解服务。他们身披绶带,胸前的红领巾格外鲜艳。他们热情、自信,带领观众触摸古代四川的五彩斑斓。

一件文物,一段历史。一件展品,一段故事。红领巾讲解员精心准备、认真培训,自信上岗。

在这个过程中,小小讲解员们懂得了敬畏历史,尊重科学;明白了绶带在肩,那是一份荣耀与责任。这个岁末的冬天,附小少年们无惧天气的寒冷,按时到岗,敬业又自信,认真又热情。
红领巾讲解员5.8班陈雪娇说:“我很荣幸能成为首批附小红领巾讲解员,很开心为游客讲解镇馆之宝——‘东方维纳斯’。当我披上“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的红色绶带,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第一天上岗,便让我从自信满满到口干舌燥,两腿酸软,真想坐下来休息一下啊,可看到观众们专注的眼神、频频的点头回应,让我浑身充满了力量。而我绘声绘色的讲解,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红领巾讲解员4.3班刘多好说:“红领巾讲解团通过多次的团队讨论和模拟演练,我们学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复杂的历史知识分享给前来参观的同学们。在学校老师和博物馆导师们的严格要求下,我们顺利通过考核,成为了一名合格的红领巾讲解员。上岗后,我们在讲解过程中还设置了一些互动环节,鼓励同学们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了活动的体验感和趣味性。活动结束后,我们收集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对讲解词和讲解方式进行调整......我们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同学加入到红领巾志愿者的队伍中来,共同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红领巾讲解员3.2班刘知娇说:“刚上岗的第一天,我的心“砰砰砰”直跳,像无数小蚂蚁在我心脏敲敲打打,紧张极了。我开始一轮轮重复不断的讲解,从刚来时的忐忑不安到最后的落落大方。我和听众之间也开始了愉快的互问互答,我一天的讲解也在这样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我相信听众对鸟类的世界又走近了一步,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也多了一分。这也是我作为讲解员的使命。我很荣幸能成为其中的小小传播者,播撒希望,传承文明。”
红领巾讲解员6.8班王诗琪说:“寒假开始了,当我知道川大博物新馆在招募红领巾志愿者时,我和妈妈商量放弃旅行计划,选择了留在川大博物馆担任红领巾志愿者小小讲解员。因为那是我从小一直向往的职业体验。通过岗前培训,我了解到了博物馆里文物的背景和历史,以及它们背后的故事,也体验到了讲解员这个职业背后的辛苦和付出。来参观的人有时多有时少,不过不管他们的多少,我都会为他们细细讲解。志愿始于心,奉献在于行,未必光芒万丈,但始终温暖有光。”
红领巾讲解员5.1班李泽一说:“我们红领巾志愿者在一个个展区,用稚嫩的童声,带领大家穿越各个历史朝代,倾听人物故事感受文化脉络,领略当时人们的文雅风趣和日常生活。红领巾志愿讲解活动很有趣,既培养了我们的爱心,又拓宽了同学们的知识眼界。我志愿、我奉献、我快乐!”










志愿服务不是一时兴起,一时新鲜,需要长期的坚持和付出。习近平爷爷说:“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希望有更多同学一起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来践行文明!
以课为媒
携手育人
以探促思
共助花开
探学府博物
聚成长力量
看见孩子的蜕变
见证少年的成长
撰稿 :
5.8陈雪娇
4.3刘多好
3.2刘知娇
6.8王诗琪
5.1李泽一
4.5吴承骏
各班家委会
摄影 | 志愿者家长
一审 | 周亚庆
二审 | 殷秀娟
三审 | 王 宁
编者按:本推文在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公众号《探学府博物,聚成长力量》一文基础上对部分内容做了修订,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