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展预告 | “自然的肖像:中外博物绘画艺术展”撤展

  • 来源:
  • 时间:2025-07-18

07/29  自然的肖像:

中外博物绘画艺术展

撤展预告

亲爱的自然与艺术爱好者:

四川大学博物馆临展《自然的肖像——中外博物绘画艺术展》将于7月29日正式撤展。若您还未踏入这座以线条与色彩织就的文明花园,不妨在暑气渐浓之际走进展厅,在这场横跨千年文明的博物绘画之旅中,倾听图绘与自然碰撞的静谧回响。

自然与文明交织的视觉史诗  ONE

本次展览以“文明肇建”“手绘自然”“梓工椠图”“凿铜为谱”“砥石如案”和“中华新貌”六大板块为主线系统展开,铺就一幅跨越不同文明、打破时空界限的波澜画卷。

一步一景的变幻中,自然之丰盛与艺术之细腻相交融——从古墓壁画到草药图谱,从昆虫翅脉到鸟羽纹理,画笔所至,皆是注视,亦是珍藏。

跨越时空的想象:多样的绘画传统

展览所呈现的图像与作品来自世界多个地区、不同时期,涵盖古埃及、古罗马、秦汉中国、中世纪欧洲、宋元明清中国、近现代世界各地的博物绘画作品。它们形式多样,媒介丰富,包括壁画、手抄本、铜版画、手工绘图、现代数字图像等,不仅反映了博物绘画形式的演进,也昭示着人类感知自然、图绘自然的多样方式与持续热情。

TOW  艺术与科学的双重回响

博物绘画既是描绘自然的艺术之作,也是一种可视化知识的科学实践。敏锐的审美与精确的眼光结合时,一朵花的色泽变幻与其叶脉的真实走向、结构秩序被同时捕捉。

在这里,一只蝴蝶不仅是一道翩翩的色彩痕迹,更是分类学的证据;一株草既在笔墨趣味中生动,也成为药性识别的图谱。

 

无论是洞穴中的壁画、古代手抄本中的草药图,还是现代精密的科学插图,这些忠实描摹自然形态的图像,构成了“博物绘画”的核心精神。

博物绘画既是一种知识载体,也是一种审美实践,它连接科学与艺术、观察与表现,承载着人类对万物之美与奥秘的理解与敬意。

展览有终点,而人与自然之对视无穷。

这座开在四川大学博物馆里的文明花园正在等待您的抵达,等待您在自然的肖像前静伫片刻,感受心灵与花草树木相体贴,看见美也看见人类凝视、探索与靠近世界的方式。

我们和花园彼此看见,花园便没有尾声。

时间:即日至7月29日,每周一至周日 9:00至17:00(16:30止入馆)

地点:四川大学博物馆(成都武侯区望江路19号)负一楼临展厅

门票:预约购买门票入馆后即可入场,无需额外报名。

撰文 | 魏灵韫(实习)

排版 | 魏灵韫(实习)

审核 | 汪东升 陈长虹 达娃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