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叶树(Lindera communis Hemsl),常绿乔木或灌木状,高3-4 m。种仁含油,可供食用及工业原料,油粕可作肥料,果皮可提芳香油,枝叶入药。
天南星(Arisaema heterophyllum Blume),国内广泛分布,形态多变。具有重要药用价值。
桫椤 Alsophila spinulosa (Wall. ex Hook.) R. M. Tryon,陈念劬于1930年采集自广东罗浮山。桫椤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是古老而珍稀的“活化石植物”,也是现存的为数不多的木本蕨类植物之一。
犬问荆 Equisetum palustre L.,中小型蕨类,国内广泛分布。
马边槭(扇叶槭)(Acer flabellatum Rehder),落叶乔木,高约10米。产湖北西部、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北部、江西等。枝条绿色,叶形秀丽,秋叶红艳,可栽培观赏。
福建观音座莲 (Angiopteris fokiensis Hieron.),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方文培于1941年自峨眉山采集。植株高大,株形美观,为奇特的观叶植物。
垂子买麻藤(Gnetum pendulum C. Y. Cheng),蒋英于1934年采集自云南屏边县。该物种由诚静容发表。生于海拔1600-2000 m的森林中,缠绕于树上。
白粉青荚叶(Helwingia japonica var. hypoleuca Hemsl. ex Rehder),落叶灌木,高达2 m,产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四川、贵州北部、云南东北部。常生于海拔1240-2800 m林下。
峨屏草(Tanakaea radicans Franch. & Sav.),峨屏草是中-日间断分布物种,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峨眉山,生于海拔900-1100 m的阴湿石隙中。
细叶楠(Phoebe hui W. C. Cheng ex Yen C. Yang),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濒危等级为近危(NT)。产陕西南部、四川及云南东北部。
峨眉含笑(Michelia wilsonii Finet & Gagnep.),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濒危等级为濒危(EN)。产于四川中部、西部。生于海拔600-2000 m的林间。
厚朴(Houpoea officinalis (Rehder & E. H. Wilson) N. H. Xia & C. Y. Wu),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具有重要药用价值。
灰背铁线蕨(Adiantum myriosorum Baker),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峨眉山地,濒危等级为近危(NT)。孢子具明显的网状纹饰,处理后周壁常保存,故易区别。本种仅分布于低纬度低海拔山地。
多果槭(中华槭)(Acer sinense Pax),生于海拔1200-2000米的混交林中。落叶乔木,高5-10米,叶近于革质,花序圆锥状,翅果长3-3.5厘米,张开近于锐角或钝角,为本种极显著的特征。
美丽芍药(Paeonia mairei H. Lév.),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濒危等级为近危(NT),根药用,有行瘀活血、止痛之效。
独蒜兰(Pleione bulbocodioides (Franch.) Rolfe),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中国特有,生于常绿阔叶林下或灌木林缘腐植质丰富的土壤上或苔藓覆盖的岩石上,海拔900-3600m。
海绵杜鹃(Rhododendron pingianum Fang),模式标本采自四川马边,生于海拔2300-2700 m的山坡疏林中。该物种由方文培于1939年命名发表,种加词为纪念秉志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