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顾 | 川大博“探客”携手欢 变废品为宝创奇篇

  • 来源:
  • 时间:2024-08-25

8月21日,四川大学博物馆携手北京三一公益基金会,成功将“探客”课程引入博物馆,充分发挥了博物馆的“社交”属性,通过团队协作的学习模式,引导学员们组队共同观察,并探索生活中的各类材料以及“废品”,进而进行工程设计与制作,使它们重获新生,实现变废为宝的目标。

本次活动成功举办两场,吸引了约40名小探客的热情参与。活动内容包括三大板块:


Part . 1

活动课程

· 废品的再生密码 ·


导师以东汉蔡伦利用‘废品’造纸的典故为引导,启发学员们领悟古人‘变废为宝’的智慧,并带领学员们对‘废品’进行探索与研究。学员们通过仔细观察‘废品’的‘形、色、味’等特征,思考其再利用的潜力,发挥想象力,提出创新观点,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共同绘制出设计稿图。

经过学员们的共同努力与‘改造’,矿泉水瓶、雪糕棍、纸盒、废纸等物品“摇身一变”,成为了收纳盒、滑梯、火箭、战车等创意作品。这些再创造的‘废品’无一不展现着它们美丽的外观,它们或有实用性、或有趣味性,更或有现实意义......


Part . 2

活动课程

·废品的再生密码 ·


学员们以小组为单位回顾课堂内容,首先反思并总结小组合作中的困难与不足,并分享制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如何从多角度去探寻解决方法的经验。同时,他们也认真思考了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

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生命共同体,作为地球村的一员,我们应当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努力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Part . 3

活动彩蛋

· 废品的再生密码 ·

学员们延续团队合作的友情,继续以小组为单位前往博物馆展厅,与独具特色的纸质展品及艺术品“自然之痕”合影留念,享受了一场沉浸式的文化活动体验。与此同时,每位小探客都惊喜地收获了博物馆特意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纪念品,他们的脸上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喜悦与满足。

活动总结 >>>

2024.08.21

随着学员们领取完纪念品,“废品的再生密码”在载懽载笑中圆满结束。活动得到了广大学员与家长的热烈响应和高度评价。通过此次课程,学员们不仅奇思妙想,在头脑风暴的基础上进行团队合作,将“废品”重生,展现了强大的动手创造能力,更从中受到启发,思考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关系,有效提升了思辨思维。

以下是本次活动精彩回顾视频。请点击视频,回溯时光,共同感受“探客们”的欢乐吧!


四川大学博物馆公共教育与服务策划

撰文丨张译月 (实习生)

摄影 | 王浩宇

海报设计 视频剪辑丨李金龙

海报素材 | 花瓣

排版 | 达娃扎西

校订 | 梁英梅 张夏

审核 | 汪东升 张苹 达娃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