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高校行”四川大学系列活动 | “大川寻雅”古典国风夜游市集:穿越千年的文化盛宴

  • 来源:
  • 时间:2024-07-15



“大川寻雅”

古典国风夜游市集

穿越千年的文化盛宴


7月13日晚,在四川大学博物馆里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国风夜游市集活动。此次活动吸引了广大观众和师生参与,在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之中共赴了一场穿越之旅。

本次活动是四川大学“国际课程周”的压轴之作,旨在通过古典国风市集的形式,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沉浸式的体验让观众感受吉光片羽的魅力。

此次活动共分为6个部分。


PART.01

《华光再现》汉服演绎式导览

所谓演绎式导览就是在传统导游解说上增加剧情和互动环节,从而有效提升观众体验感,对于传播以人文历史为内核的博物馆尤其适用。此次《华光再现》汉服演绎式导览则是通过四川大学考古系学子“小陶片”调研邛崃途中突遇大雨的故事而展开,重现了唐代丝绸之路之上的气象万千。


PART.02

大川寻雅 畅游集章


观众通过文物打卡单上的任务畅游展馆,通过口述和拍照的方式回答相应的问题,答对的观众将获得馆方精心准备的九枚印章。作为当下最流行的打卡集章活动,800份集章册卡在活动开始不久便被热情的观众们“秒空”!


PART.03

国潮风华 游趣市集

自6月18日国风市集摊位主理人开启招募以来,就收到络绎不绝的投递信息。本次市集全部由四川大学在校学生主理。在博物馆一、二、四楼的公共空间摊位上,观众们体验了蕴含中式美学的非遗团扇、奇思妙想的文创产品、古今交融的国风游戏等各式各类的古风项目。


我们看到二楼有一个摊位上有一位摊主正在向游客介绍——缠花。这也是一种古老的非遗项目。当我们深入了解以后才得知,她也是机缘巧合在网络上了解到缠花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己又在网络上自学了缠花。这也是她第一次摆摊的经历,也希望通过川大博物馆的平台可以让更多朋友了解缠花、爱上缠花。

在另一个摊位上我们又认识到几位四川大学视觉设计专业的同学。他们售卖的都是关于四川大学的文创周边,比如:笔记本、川大印章、明信片。他们所制作的产品在四川大学校园里已经有专门店铺进行售卖,这次他们带着拥有川大IP的文创来到我们的国风市集也希望让他们的小店拥有更多的知名度。

今天的市集上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们前来参观。很多小朋友都通过这种形式了解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一位带着孩子的妈妈表示:他们很愿意通过这种形式支持川大学子的创新创造,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在这种寓教于乐中有所收获。



PART.04

风华国乐 碧落流光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随着音乐响起。四川大学学生民乐团为大家表演了《渔舟唱晚》、《春江花月夜》、《大鱼海棠》等古风曲目。二胡的缠绵悱恻如细雨轻拂;古筝则如高山流水,时而潺潺淙淙,时而激昂澎湃。通过悠悠古韵为观众带来一场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民乐盛典。


PART.05

Love Wins All——传统 更新 共创

除了以上丰富的国风活动外,馆内还展出了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的毕业作品。该微展览围绕“爱”而展开,通过纸上创作,数字重构,诠释了不同形式的爱。与此同时,这些设计还关注另一个重要的主题:传统文化和非遗传承。



PART.06

民俗竞技 乐享传承


投壶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是宴饮时的一种礼宾游戏。在宴客时,由于庭院不够宽阔难以放置箭靶,或宾客众多无法备弓比试,或是有的宾客不会射箭,就以投壶代替,以怡悦宾客,以习礼仪。在博物馆的四楼露台,观众们也感受了传统体育活动——投壶。十支箭为一轮,投中的朋友们可以获得四川大学博物馆特制的纪念书签。大朋友小朋友都积极参加,乐此不疲,有的孩子竟然排队玩了五轮……

随着夜幕降临,“大川寻雅—古典国风夜游市集”在欢声笑语中圆满结束。活动得到了广大师生及市民的热烈响应和高度评价。这场古典国风之旅留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美好的回忆,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传承。四川大学博物馆将继续秉承“弘扬文化、传承文明”的宗旨,为广大师生和市民提供更多优质的文化服务。


活动策划|公共教育与服务部 志愿者团队

宣传指导 | 张苹 达娃扎西

撰文 | 冼懿纬 谢雨佳

排版|谢雨佳

拍摄|王浩宇 李金龙 林奕成

审稿|汪东升 周静 达娃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