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物“发声”,让历史“说话” 聆听四川文博新“声”力 ——首届“天府文博杯”四川省博物馆讲解大赛侧记

  • 来源:
  • 时间:2024-01-15

2024年1月10日-11日,岁末年初,在即将迎来110周年华诞的四川大学博物馆,一场文博盛事如约而至,首届“天府文博杯”四川省博物馆讲解大赛暨首届“博协杯”全国博物馆讲解大赛四川初赛圆满举办。来自全省20个市(州)64个不同类别、不同规模、不同行业博物馆的105名讲解员和志愿者齐聚,展开一场专业素养与精神风貌的高手“过招”,可谓精彩纷呈,高潮迭起,着实奉上一场文博故事的饕餮盛宴,让我们见证了四川文博的新“声”力。



专业组比赛

是百花齐放,更是“神仙打架”

璀璨耀眼的古蜀文明,悠久厚重的巴蜀文化,根植血脉的红色基因,匠心独运的名家珍品,远古留存的自然标本……丰富多元的四川文博资源,为72名专业讲解员们提供了大显身手的广阔空间,讲解的呈现可谓百花齐放。


“您只见画中一位仙人从天飘然而来,他头戴宝冠,身披长巾,穿着朱红罗裙,手捧莲花,凝视远方……”四川博物院的讲解员张馨月寥寥数语,便勾勒了一幅唯美飘逸的画卷,她从川博特色馆藏——张大千笔下的飞天图说起,再到《侍女拥衾图》,层层递进地生动阐释了大千先生从在敦煌找到中国传统文化色彩殿堂到走向艺术家主体意识的超越自我之旅,讲解温润柔美,动人心弦。

                           

四川博物院讲解员张馨月


同是端庄温婉,来自邓小平故居陈列馆的讲解员谢枫艳,则用饱含着力量与深情的语调,以一根72岁的枕木为线索,述说着激情澎湃、艰苦卓绝的成渝铁路兴建史,忆往昔峥嵘岁月,更添今日奋进之勇气。

                           

邓小平故居陈列馆讲解员谢枫艳


成都博物馆的讲解员杜宇则另辟蹊径,以诙谐幽默,轻松活泼的语调,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成博镇馆之宝——石犀的文物保护与修复故事。而自贡恐龙博物馆的讲解员陈慧然为大家讲述的,则是来自亿万年前的真正“神兽”——太白华阳龙,她以探索自然科学之谜式的讲解路径,带领大家逐一揭开这种生存年代最早的剑龙那无穷的生命奥秘。


                           

成都博物馆讲解员杜宇


三星堆遗址“再醒惊天下”,三星堆博物馆讲解员何俊岷的讲述对象是此次新一轮考古发掘出土的“奇奇怪怪”文物——青铜鸟足神像,它找回“另一半”的曲折故事,又一次让世界见证了三星堆文化的包容与创新。

                           

三星堆博物馆讲解员何俊岷

                            



志愿者组比赛

讲述更接地气的文物故事


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着不同的年龄、职业与经历,却共同怀揣着一颗火热滚烫的赤诚之心,投身博物馆讲解志愿服务,为公众带来更接地气、更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本次大赛的舞台上,志愿者讲解员们也当仁不让,有年逾古稀的鹤发老人,也有风华正茂的在校大学生……他们是一道特殊而亮丽的风景线。


来自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志愿者阴启昕,是一位大四的学生,也是博物馆里的志愿讲解“老人”了。闻名遐迩的镇馆之宝——太阳神鸟,在他的眼中,不仅代表着古蜀先民对生命和幸福的追求,更“飞”上了太空,“飞”到了大运会,“飞”到成都的大街小巷,守护着这座城,也寄托着人们向光飞翔的永恒追求。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志愿者讲解员阴启昕


四川大学博物馆志愿者讲解员江苡,同时也是川大考古文博专业的在读研究生,以“四代人的三星梦”为题,透过三星堆遗址被一代代川大人接续发掘的历程,揭示了走过百年的中国考古从20世纪初的筚路蓝缕、初创基业到今天的蓬勃发展、备受关注,迈向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之路。

                           

四川大学博物馆志愿者讲解员江苡


四川博物院的志愿者讲解员贾曜榕则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川博“远古四川”展厅的一件“新进”文物——皮洛遗址出土手斧。这件看似粗糙的手斧,对于石器时代的直立人来说,无异于从0到1的惊世创造,更石破天惊地告诉世界,远古东方对先进工具制造技术的掌握是成熟的,用事实打破了西方优于东方的论调。


                           

四川博物院志愿者讲解员贾曜榕

                            


评委团队

妙语连珠,画龙点睛


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本次大赛评审的专业性与权威性,大赛组委会诚邀省内外各相关领域的7名专家组成评委团。他们是广西桂海碑林博物馆原馆长、文博研究馆员曾燕娟,重庆红岩干部学院教研部主任邓涛,四川省文物信息中心主任王筱栩,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志愿服务工作处一级主任科员侯朝瑞,四川卫视主持人王楚涵,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教育处副主任殷秀娟,四川省旅行社协会副秘书长卫美佑。


为期一天半的赛程十分紧凑,评委们克服身体与精神的双重疲惫,由始至终一丝不苟地严谨打分,在点评环节,也贡献了不少妙语“金句”。

                           

评委团队认真严谨打分


王筱栩评委在点评大赛志愿者组的表现时说,“志愿者讲解员相对于专业讲解员,不是补充,而是补全。志愿者来自观众,所以更要贴近观众,寻求更多元化的讲解表达方式。结合自身的经历以及与博物馆的感情,来源于生活,方能更显活力”。


殷秀娟评委动容地评价大赛“一物一中国,一物一故事,一物一深情”,她动情地说,通过大赛,她看到了老文博人的敬业与担当,年轻文博人的活力与创造,“你们的表达或严谨,或质朴,或可爱,但都深深地根植土地,传播文化,用情守护,让文物发声”!


源头活水,泽润千年,文脉传承,续笔有我!精彩的文博故事,“声声不息”,你我共同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