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波赛车、AI糖画、数字分身、机器人协作……这些前沿科技,在四川大学博物馆广场上,AI城市科学节城市互动体验展就可亲身体验。9月16日,“2025年成都市武侯区全国科普月活动启动仪式”在四川大学博物馆举行。室外展区同步启动“AI城市科学节”,围绕“人工智能+,体验未来”设置六大互动板块,涵盖AI研发、产业升级、消费服务、民生治理及国际合作。市民可以通过AI导览、AI糖画、数字分身、人机对话、机器人协作等项目,零距离感受前沿科技。

活动现场,孩子们在脑波赛车前排起长队,尝试通过专注力驱动车辆竞赛;AI糖画机前围满了好奇的市民,只需在手机上选择图案,人工智能算法便能指挥机械臂现场完成制作。数字分身体验区则通过三维扫描与实时渲染,为参与者打造出可互动、可保存的虚拟形象。武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科普月致力于打破科研与公众之间的壁垒,通过场景化、互动化、生活化的方式,让高深科技“走出实验室,走进市民圈”,真正实现科学与城市、科技与人文的双向赋能。

今年恰逢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正式实施,武侯区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也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中共成都市武侯区委、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政府、四川大学博物馆联合主办,武侯区科学技术协会、重庆市沙坪坝区科学技术协会、武侯区教育局、望江路街道办事处共同承办。

启动仪式在四川大学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举行。川大附小学生的朗诵《弘扬科学家精神,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为活动开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CTC早期临床研究病房表演了科普情景剧《药有希望》,以戏剧形式普及医药科研知识;科普魔术秀《神灯奇妙夜》和“科学美空间”水韵园综合教育基地的场景推介,通过互动体验增强科普趣味性与参与感,落实“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的“科普法”要求。

启动仪式结束后,嘉宾与观众共同参观了四川大学博物馆,近距离感受自然与人文交汇的科学文化魅力。馆内8万余件文物和98万余份动植物标本,为公众带来一场科学与人文的视觉体验。

“科普月期间,我们还将举办多场社区科普讲堂和‘科普进园区’活动,预计惠及群众数万人,推动武侯区与沙坪坝区在科普资源、人才和平台方面的互通共享。”武侯区相关负责人说。

红星新闻记者 董馨 摄影报道 部分图据主办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