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座摘要:谈到中国观鸟史,学界往往从20世纪80年代讲起。然而,早在20世纪初,上海的威尔金森(E. S. Wilkinson)和成都的戴珍女士(Jane Balderston Dye)等人就开启了中国观鸟的历史,这段观鸟史几乎完全被忽视。戴珍任教和生活于华西坝,在成都及其周边地区观察鸟类三十余年。当时国内外对中国鸟类的研究非常依赖剥制标本,相关机构和个人都在广泛猎杀和收集鸟类,戴珍明确拒绝加入其中,尽管她具备有利的收集条件。戴珍坚持不懈在自然生境观鸟,将观鸟当成一种爱好和习惯,紧跟最新的鸟类学研究,从科学著作和民间不断积累鸟类学知识。戴珍严谨而细致地记录观察结果,描述物种,分析鸟类习性和行为,并尝试做出一些科学推断。她发表了自己的鸟类观察笔记,举办公共讲座传播鸟类学知识,并潜移默化影响身边的人加入到观鸟之中。戴珍不仅带我们走进一段被忽视的中国观鸟史,也让我们去关注更多被遗忘的女性,她们对鸟类、对自然的观察和热爱远比载入历史的更多。
讲座时间:2024年3月9日下午2:00
讲座地点:四川大学博物馆负一楼学术报告厅
主讲人介绍:姜虹,四川大学副研究员,北京大学科技哲学博士,博物学史研究者,尤其关注博物学史中的性别和女性议题。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译著三部《植物与帝国》《花神的女儿》《维多利亚时代的科学传播》。姜虹也是一位观鸟爱好者,因为观鸟接触戴珍并进行深入研究。
学术主持:孟杨 副研究馆员,四川大学自然博物馆副馆长
现场席位:210席
微信扫码预约线下席位:
(预约成功后凭截图于票务台办理入馆,无需重复预约入馆手续)
